在中華文化的漫漫歷史長河中,白酒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文化符號。不只因為它承載著民族圖騰情潔,更得益于它對華夏自古生活方式的演繹,和對炎黃子孫精神理想的寄托。
一杯白酒所蘊含的文化,是養(yǎng)育炎黃子孫的糧食精粹,是升騰萬里的古今情懷。
現(xiàn)在,不妨倒一杯玉壺臺,細品中國白酒里的7種文化。
01、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
醬香型白酒,是白酒中最能代表不凡價值的香型,茅臺、玉壺臺、國臺、釣魚臺等皆可稱為酒中貴胄。
醬香酒釀造的故事從生長在貴州仁懷的紅纓子糯高粱和中原地區(qū)的冬小麥開始,它伴隨著這片土地從蠻荒到文明,綿延至今。
《本草綱目》曾書:蜀黍北地種之,以備糧缺,余及牛馬,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。
蜀黍其實就是高粱的古稱,從非洲起源,在中國的土地上升華,如今已在中國農耕史冊上熠熠生輝5000多年。
雖然高粱口感偏澀,質感粗糙,但產量高、好存放,始終是北方農民飼養(yǎng)家禽的主要飼料之一。
小麥則與中華兒女在這片土地上一同開疆拓土,商周時期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大面積種植,到了盛唐時期,小麥在江南華南等地成為了餐桌上的貴賓。
如今,醬酒圣地貴州以深邃的內涵與博大的胸懷接納了高粱與小麥的繁育,而高粱與小麥,更以美酒這種巧妙的方式回饋了這片美麗的深山。
02、歷久彌新的儲存文化
都說酒是陳的香,這種特質在醬香型白酒中得到充分展現(xiàn)。生產周期長達一年的醬香型白酒,仍不能馬上灌裝上市,而是需要在專業(yè)的儲存環(huán)境中陳放三年以上,借助時間的積淀,揮發(fā)有害成分,形成生香物質,進而進行勾調。
陳藏醬香型白酒必須采用陶壇,因為陶壇具備良好的透氣性,使空氣中的氧氣得以進入壇內,與酒形成微氧循環(huán),加速酒的酯化、氧化和還原反應速度,有效排除醛類和硫化物等物質,減少辛辣味道,增添酒的芳香。在陶壇中進行的陳釀過程有助于有效揮發(fā)總甲醇等有害物質,使酒體變得醇和。
空氣與酒在陶壇中相互融合,創(chuàng)造出陳年老酒的獨特香氣。經過三年以上的陳藏,醬香型白酒才能進入勾調階段。在醬酒的勾調過程中,
必須堅持“酒勾酒”的原則,使用存放時間更久的老酒進行勾調,絕不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質。
時間賦予了人們創(chuàng)造奇跡的機會,也賦予了白酒無盡的魅力。
03、匠心傳承的釀造文化
端午制曲、重陽下沙,四時合序,醬香始出。制曲選用中原冬小麥作為原料,“下沙”則要用仁懷當?shù)氐募t纓子糯高粱。
以玉壺臺為例,以優(yōu)質高粱和小麥為原料,經過純糧發(fā)酵和自然釀造而成。紅纓子高粱作為玉壺臺的原料,雖然產量低、價格高,但對于醬香型白酒的多次蒸煮和翻烤工藝非常有利。自然界的饋贈不僅僅是提供優(yōu)質農作物,茅臺鎮(zhèn)地區(qū)良好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適宜的氣候也是醬酒釀造的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。
醬香型白酒的最重要釀造法則可以總結為“12987”。即一年一個生產周期、兩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發(fā)酵、七次蒸餾。正是這一系列嚴格的工藝步驟,確保了醬香白酒獨特的風味。
04、不可復制的地域文化
地域在影響白酒品質的眾多因素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以玉壺臺酒為例,其產地位于茅臺鎮(zhèn)7.5公里核心產區(qū),是中國醬酒最神圣的核心區(qū)域。其炎熱潮濕的小氣候環(huán)境適宜于釀酒,并且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菌群。獨特的地理地貌、優(yōu)良的水質、特殊的土壤及亞熱帶氣候是茅臺酒釀造的天然溫床,一個天然的大酒甑,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杰作。
關于醬香酒產區(qū)的爭議,在茅臺集團不斷的嘗試中早有定論:離開茅臺鎮(zhèn)釀不出飛天茅臺,離開茅臺鎮(zhèn)釀不出優(yōu)質醬酒。
05、內涵沉厚的養(yǎng)生文化
根據(jù)中醫(yī)理論,舌尖對應心肺經絡,舌中代表脾胃經絡,舌根關聯(lián)腎經絡,而左右兩側則與肝膽經絡相關。醬酒芳香能夠喚醒脾氣,提神醒腦;其甘甜的味道有助于保護脾臟和促進胃部健康;酸味則有助于保護肝臟,促進其功能;苦味則對心臟和神經系統(tǒng)具有滋養(yǎng)作用。
此外,根據(jù)《說文解字》的解釋,喝醬酒后口不會感到干燥。根據(jù)中醫(yī)理論,舌邊有水潤為“活”,這被視為生命的象征。因此,醬酒的飲用功效與漢代名醫(yī)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關于保護胃氣和體液的主題相呼應。
同時,科研數(shù)據(jù)表明,醬酒中的酚類化合物是其他酒類的3至4倍,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積極作用。而酒精濃度約為53%左右,則被認為是最科學的酒精濃度。此外,經過三年以上的儲存,醬酒的酒精濃度高而不過分刺激,口感柔和,對健康有益。
以醬酒為代表的白酒養(yǎng)生文化,如同中國向世界傳遞的一張芳香名片,令人陶醉其中,倍感迷醉。
06、微妙復雜的政治文化
中國的酒文化既承載了社會文化的特點,也滲透著政治文化的因素。在三國時期,孔融在《與曹操書》中列舉了許多以酒為媒介而推動國家興盛的例子。
"酒之德,久矣。古先哲王炎帝類宗和神,定人以濟萬國,非酒莫以也。故天垂酒星之耀,地列酒泉之郡,人著旨酒之德。堯不千盅無以建太平;孔非百觚無以堪上圣;樊噲解厄鴻門,非豕肩盅酒無以奮其怒,趙之廝養(yǎng),東迎其主,非引卮酒無以激其氣; 高祖非醉斬白蛇,無以暢其靈;景帝非醉幸唐姬,無以開中興;袁盎非醇醪之力,無以脫其命;定國不酣一斛無以決其法。故酈生以‘高陽酒徒’著功于漢,屈原不糟啜取困于楚。由是觀之,酒何負于政哉!"
這段話引用了歷史上從古代帝王到西漢時期的事例,展示了酒在推動政治事務方面的作用。酒能夠幫助建立國家、振興國家,助力君主和統(tǒng)帥建立功勛和立業(yè)。酒也能夠讓政治家做出明智的決策,圣人也難以離開酒的影響……這足以說明酒文化也是一種政治文化的體現(xiàn)。
酒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既是人們交流互動的重要方式,也是政治權謀的一種工具。酒的作用超越了簡單的飲品,它在政治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成為國家和社會發(fā)展的推動力。這種將酒與政治相結合的文化現(xiàn)象,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體系和社會結構的獨特特征,同時也凸顯了酒文化的多重價值和深遠影響。
07、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
中國是詩歌的國度,也是酒文化的故鄉(xiāng)。幾千年來,詩歌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。在《詩經》的305篇中,就有40多篇與酒相關。詩仙李白的詩歌流傳至今約有1000首,其中大約有170首與飲酒有關。詩圣杜甫的現(xiàn)存詩詞達1400首,其中與酒相關的約占300首之多。回顧我國的文學史,歷代詩詞中關于酒的描寫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七絕圣手王昌齡以一句“洛陽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”傾吐真心、千古留名。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將酒視為“佳人”、“情人”,夜晚無不暢飲。曹操作為一代梟雄,最愛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”。他的兒子曹丕、曹植常常與建安七子一起,品酒作樂,酒興高昂之際賦詩。羈縻北朝、生平充滿滄桑的庾信,創(chuàng)作了14首飲酒詩,以酒寄情,充滿了情感。北宋初年,范仲淹寫下了“酒入愁腸,化作相思淚”的名句。晏殊吟詠“一曲新詞酒一杯”,柳永吟唱“歸來中夜酒醺醺”,而在元佑時期,歐陽修揮毫寫下“文章太守,揮毫萬字,一飲千盅”的豪情壯志。此外還有蘇軾、李清照、陸游、馬致遠等眾多文人雅士,他們創(chuàng)作了數(shù)不清的妙筆佳作,其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濃郁的酒香和豐富的詩酒情懷。
詩與酒的結合在中國文化中占據(jù)了重要的地位,既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展現(xiàn)了酒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的力量。酒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種飲品,更是一種文化的體現(xiàn),它將人們的情感、思考和審美融入其中,成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符號。
能閱讀至此,何不斟一杯玉壺臺,細細領略中國白酒的頂級魅力?